18ni300价格 马氏体时效钢MA300
18Ni(300)时效钢 00Ni18Co9Mo5TiAl,俗称 18NI300 MA300 T300 C300
18NI300以无碳(或微碳)马氏体为基体的,时效时能产生金属间化合物沉淀硬化的高强度钢。与传统高强度钢不同,它不用碳而靠金属间化合物的弥散析出来强化。这使其具有一些特的性能:高强韧性,低硬化指数,良好成形性,简单的热处理工艺,时效时几乎,以及很好的焊接性能。因而马氏体时效钢已在需要此种特性的部门获得广泛的应用。成分规范
Nil8马氏体时效钢
这种钢有三种型号,其屈服强度分别为1350MPa、1650MPa和1950MPa,这类钢的杂质含量很低,需要经一次或二次真空冶炼。并含有0.003%B、0.002%Zr和0.005%Ca以清除杂质并帮助改善热塑变加工性能。
热处理工艺包括850℃~870℃固溶处理,空冷或水淬,再在480℃时效3h。除了Co之外,加入的合金元素都降低Ms点,但可保持Mf点室温,这样固溶化后淬冷下来都能转化为马氏体。时效析出硬化相主要是小片状引起析出硬化,而Mo则是时效硬化的主要元素。
调整时效温度、时间,可获得不同的强度。时效温度过高(>600℃),因钢的
点低,会引起奥氏体形成,这种奥氏体由于高度合金化,使Ms点降低到室温以下,而稳定的保留下来。如果需要高强度,可以在时效前对原低碳马氏体进行50%形变量的冷塑性变形加工。
在高抗拉强度下,这种钢仍具有优良的冲击韧性,而且具有强化缺口的作用,其缺口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在1.35~1.65之间。时效前进行50%的冷变形加工,可将上述名义强度提高到1700 MPa、2000 MPa和2100MPa。
C250时效钢具有工业应用的马氏体时效钢,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镍公司(INCO)开发出来的。1961~1962年间该公司B0.F0.Decker等人,在铁镍马氏体合金中加入不同含量的钴、钼、钛,通过时效硬化得到屈服强度分别达到1400、1700、1900MPa的18Ni(200)、18Ni(250)和18Ni(300)钢,并将18Ni(200)和18Ni(250)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壳体。这类钢种的出现,立即引起了各国冶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。60年代的中、后期是马氏体时效钢研究和开发的时代。这期间,镍公司和钒合金钢公司(VasCo)又研制出了屈服强度达到2400MPa的18Ni(350)。研究工作者们还对马氏体时效钢的加工工艺、各种性能和强韧化机理进行了大量工作,同时还探索了屈服强度高达2800和3500MPa的所谓400级和500级马氏体时效钢。不过这两个级别的钢种由于韧性太低,而且生产工艺过于复杂,没有得到实际应用。在此期间,马氏体时效钢在工模具领域也有了一定市场。与此同时,前苏联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开始了马氏体时效钢的研究。到了70年代,日本因开发浓缩铀离心机,对马氏体时效钢进行了系统、深入的研究。进入80年代以来,由于钴价不断上涨,无钴马氏体时效钢的开发了很大进展,如美国的T一250(18Ni一3Mo一10.4Ti—0.1A1)、日本的14Ni一3Cr一3Mo一10.5Ti合金、韩国的w一250(18Ni一40.5w一10.4Ti—0.1A1)和前苏联的H161~6M6(16Ni一6V一6Mo)均相继问世。这些钢不仅使生产成本降低了20%~30%,而且性能也十分接近相应强度水平的含钴马氏体时效钢。